Monday, April 24, 2023
為什麼有些人表現好只是曇花一現?
01
自我摧毀,這個詞語是我在Scalers的文章《自我摧毀:成長路上值得注意的潛在干擾》看到的,給我帶來了很多思考。
自我摧毀,我查到的英文單詞是「Self-destructive behavior 」,S君對這個詞語的理解是:人對自己有一個認知,如果外在環境,與自己的認知和感知不符,便會觸發這種機制(這個解釋來源於我在開頭提到的那篇文章)。
在此基礎上,我稍做補充。這種機制多數情況下表現為:當你的實際表現,超出你的自我感知範圍時,為了尋求安全感,你會把你的表現控制在你能感知到的範圍內。之前表現優秀的那個你,只是曇花一現。
有一根彈簧,它的自然長度就是你對自我能力的感知。當彈簧被拉長的時候,也就是你表現特別好時,你會感慨一句:哇,原來我能被拉這麼長呢。彈力會讓彈簧回到自然長度。但那種被拉長的感覺,讓你覺得不舒服,安全感會把你拉回來,讓你待在自我感知範圍內。彈簧被拉長,就如同人的表現高於自我感知範圍。
彈簧同樣也能被壓縮,你的表現也有可能低於自我感知。當出現這種情況時,我們的心理活動大多是這樣的:我有這麼差勁嗎?這不應該是我。對於表現與感知的差距,不肯接受。這就是一個人改變自己的時機。往往在這時,人的動力也比較強,會尋求各種途徑來提升自己,直到表現和自我感知比較接近。這個動力,也是彈簧被壓縮後,想要恢復到原來形態的彈力。
02
我以前有過「自我摧毀行為」的經歷,但當時的我並不只知道是什麼原因。
我在上高三時,日常模擬考成績在580分左右。班主任排座位是按照前十名隨便挑,其他人捏紙條的形式。班主任覺得如果同性坐在一起,話多,影響學習。他就想了一個特別的方法:女生男生交叉坐,一個男生四周全是女生,一個女生四周也全都是男生。
第一次摸底考試後,我是班級第11,座位挑到了一排的正中間。這意味著,我進去出來都要從兩個同學背後過,那種擠的感覺讓我很不爽。於是,原本沉迷於仙俠世界的我,開始當一名認真學習的好學生。
兩個月後的摸底成績出來後,讓我有些傻眼,630多分,這是我從來沒有考過的分數。我對結果產生了很多懷疑:是不是老師改錯了卷子,還是算錯了分數?又或者是這一次的卷子比較簡單,剛好出的題目又是我會的?
我不覺得我的能力能配得上這樣的分數。反正我學習的目標就是能夠進班裡前十名,自由選座位而已。在後續的幾個月中,學習成績一直被我穩穩的維持在能上我選定的學校。當時選的這個是保底的,沒想過自己真正想去的學校是哪裡。就算有,對我來說也沒有特彆強的吸引力,僅僅是看著《求學》這本雜誌上拍攝的校園風景好看而已。
寫到這裡,會很自然的如果下去。如果我當時能好好學習,也許能上一所更好的大學,也許我會有不一樣的機遇,也許……這個清單可以無限寫下去。再多的如果,也不過是永遠無法得到驗證的幻想而已。
我沒有遺憾,當時我的心智只允許自己有這樣的行為。
另一個故事與減肥有關。16年初,突然我減肥的想法特彆強烈。但並沒有設置目標,只想著我要減肥。所幸,那時候,我的行動力還比較強。說干就干,三個半月瘦了19斤。當時的體重是我不再長個子之後的最低點。這個結果有點出乎我的意料,瘦下來後,我已經忘記了為什麼要減肥,就停了。如果從自我摧毀的角度來解讀,就是我的表現超出了我的感知。
當然了還有其他各種原因都可以來對這件事進行解釋:動力角度、目標設置角度、習慣養成角度等等。但自我摧毀更能打動我。這也給我提了個醒,怎麼樣在以後讓我避免重複踩坑呢?
03
自我摧毀行為的產生有兩個變數,一個是表現,一個是自我感知。在前文也有提到,當表現比自我感知差時,會產生刺激我們行動的動力。當表現比自我感知強時,我們怎麼樣能夠提高自我感知能力,讓它與表現相匹配呢?
我在看S君的文章時,他也沒有給出很明確的建議,他提到了一個關鍵詞叫能力邊界。我就想進一步找到解決這個問題方法。
《如何想到又做到》這本書中的「武器5—行動在前:行為改變了,意識也會隨著改變」這一章的內容給了我很多啟發。
作者肖恩•揚說:「持久的行為改變通常並不始於意識告訴身體要做出持久的改變;它始於先做一些小小的行為改變,接著讓意識反映出這種改變。」這段話,就是作者對要達到持久的行為改變,所給出來的建議。
也就是說,我們先給自己提一個比較高的要求,我們的自我感知不認為我們自身已經達到了這個要求。那就要讓自己的行為和高要求匹配上,通過持續的行動,你的自我感知能力就慢慢上去了。
作者在書中還給了一個例子。毛里西奧因為離婚而陷入了嚴重的抑鬱狀態。為了擺脫這種狀態,重新獲得生活的控制權(這是毛里西奧對自己提的要求,他也不認為自己現在已經做到了),他把電腦的開機密碼設置成「[email protected]」,意思是原諒前妻。這個行動讓他不再對妻子充滿敵意,不斷提醒他要原諒前妻。他說,自己每一次輸入這個密碼時,都能讓心理加速痊癒。
有關這個例子的真實性與有效性我沒有去驗證。關鍵是它給我帶來的啟發,通過做出能夠達到高要求的行動,來改變自我感知,達到對自己新的認同。
假如有一個每次只能考五六十分小朋友,是大家公認的差生。他也認為自己是一個差生。突然有一天,他想奮發向上,成為一個好學生。那他要給自己提出好學生的要求,然後讓行動去達到好學生的表現,每天按時完成作業,上課認真聽講,不遲到早退。隨著他行動的持續,慢慢的他的成績得到提升,能考到八九十分,那他也不會再認為自己還是個「差生」。
這個過程,就是我們改變對「自己印象」的過程。如果只是偶爾一次考的好,我不會認為自己是個「學習好的人」,會把這次的結果歸於運氣、僥倖。如果持續考得好,那我就能形成「學習好」的自我認同。
04
通過行動改變意識這個觀點和我們慣有的想法「改變始於意識」是有些出入的。我大腦中固有的觀點也是「意識決定行動」。人只有有意識作出改變了,那麼才會有後續的行動呀,為什麼作者說通過行動改變意識呢?
後來我才發現,意識決定行動這句話有一定的局限性。這個意識至少包含了兩層含義:一層含義是意識是我們行動的動力來源;另一層含義是意識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方式(我更想說是潛意識)。這個意識是基於我們過去的表現所形成的,某種表現越穩定,意識會越強烈,行為模式也會越穩固,來強化這種意識。一旦表現超出了意識的範圍,我們就會覺得不安全,急於把表現水平拉回來。
對通過行動改變意識這句話的完整解讀應該是:首先要通過意識來讓我們有行動的動力;接下來,通過行動來改變意識中的自我認同部分。
通過自我感知,我們要清楚自己的能力界限在哪裡,能把事情做到什麼樣的水平,也就是說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客觀的認識,不過度誇大,也不低看自己,可以根據日常表現得出結論。放棄那種只要我做了,也能做的足夠好的美麗想像把。要做到對自己客觀評價就挺難的,但又不得不做。
同時,我們也要清楚的知道,當自己對某一項技能進行過提升練習後,你會表現更好。如果你的表現超出了預期,讓你不敢相信,那麼就把這個過程重複幾遍,形成新的自我認同。
自我摧毀是我們一定要提醒自己避免踩的坑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我和老婆在火車上做愛
我和老婆在火車上做愛後老婆被人侮辱 我和老婆都是外來務工人員,因爲每當過年的時候,都買不到火車票,所以今年才打算提前回家的。按照公司裏的規定吧,這個時候還不能放假回家,考慮到公司效益不好,早放假的話,也可以減輕公司負擔,于是公司就同意了我的提前放假回家的請求。 我這個老婆...
-
我和老婆在火車上做愛後老婆被人侮辱 我和老婆都是外來務工人員,因爲每當過年的時候,都買不到火車票,所以今年才打算提前回家的。按照公司裏的規定吧,這個時候還不能放假回家,考慮到公司效益不好,早放假的話,也可以減輕公司負擔,于是公司就同意了我的提前放假回家的請求。 我這個老婆...
-
13項錯誤結婚的理由 我們不能強求婚姻一定是愛情最純粹的結晶,然而面對人生如此重大的選擇,一念之差也許會讓你一生追悔。 第一個錯誤的結婚理由── 降格以求,為結婚而結婚。 第二個錯誤的結婚理由 ──為了逃離家庭。 這是女孩子普遍會犯下的錯誤。 為了脫離不快樂的家,或者逃...
-
排卵期:最性感的1周。月經結束1周後,大約在“周期”第14天,我們那個成熟的卵子從一側卵巢搖曳而出。隨它一起到來的還有一定數量的雌激素和雄激素。此後一兩天內,這兩種荷爾蒙水平又開始下降。這時,如果你感到腹部疼痛和輕微的煩躁,甚至少量出血都不足爲奇,醫生把這叫做“突破性出血”。這些...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